在植物照明领域,PPFD(光合光子通量密度)是衡量植物灯性能的关键指标。然而,高PPFD均值可能掩盖照射区域内的“光斑”问题,即部分区域光照过强,而其他区域光照不足。一些种植者在选择植物灯时往往只关注PPFD的平均值,而忽略了其均匀性。
光斑效应指的是植物灯在照射范围内产生高PPFD集中区域,而周围区域PPFD较低的现象。这种分布会导致:
1.影响植株生长与产量
处于高PPFD区域的植物可能因光照过强出现光抑制(Photoinhibition),光合效率反而下降。研究表明,当PPFD超过1000 μmol/m²·s时,许多温室作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,反而可能因光氧化损伤叶绿素。边缘区域PPFD较低的植物则可能因光照不足导致光合速率下降,影响生长和产量。
2.浪费能源,降低种植效率
由于光照分布不均匀,种植者往往会额外安装补光灯,增加能耗。例如,在PPFD均匀度低于50%的温室中,相同种植面积的能耗比均匀度高于80%的温室高出约22%。
如何衡量和优化光均匀性?
1. 关注均匀度指标(Uniformity Index, UI)
PPFD均匀度通常用 UI = 最低PPFD / 最高PPFD 表示。例如:
光照不均匀(UI = 0.3):中心1200 μmol/m²·s,边缘仅360 μmol/m²·s
光照均匀(UI = 0.7):中心900 μmol/m²·s,边缘630 μmol/m²·s
研究表明,当UI > 0.6 时,大多数作物的光合效率和产量都能得到较好的保障。
2. 选择合理的灯具设计
比起窄角度聚光LED,120° 以上的广角透镜可减少光斑,提高光均匀性。同时,将多光源LED阵列布局,能显著提升光分布均匀度。
3. 合理安装和光环境优化
增加灯具与植株间距,减少局部光强过高的问题。高反射率(>85%)的温室墙面或地面可减少光能损失,提高边缘区域的光利用率。